2019-04-10
一、 非物质主义设计思潮
1995年3月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召开了主题为“精神高于物质--有限物质时代下的非物质设计“(Mind over matter-Immaterial Design in the Age of Material Limits)的国际工业设计学术会议,会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所谓“非物质“( immaterial ) 的概念,听了许多专家的论文(其中包括日本东京造型大学教授益田的论文),我的印象是在工业设计领域讨论非物质设计也许只是一种哲学思考或观念更新,非物质设计的理想离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实践还相去甚远。然而,今年在无锡轻工大学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上,日本的益田教授和意大利曼齐尼 ( Ezio Manzini ) 教授的论文,从工业设计实践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对非物质设计作了进一步注解,事实说明非物质主义及其相关的许多新概念的确正在酝酿着一场工业设计的新变革和新设计运动,设计教育当然不能例外。工业设计也许正处在“十字路口“(益田教授语)。
压路机设计-表现和强调物质的“量" 设计:赵江洪
非物质(immaterial)的英文原义是“not material“。非物质主义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性是由人决定的,离开了人,物质就没有意义了。必须指出的是,设计界今天讨论的非物质主义仅仅是借用了这些哲学的概念,同原来的概念是非常不同的。非物质性在日文中称为“脱物质性“(日本东京造型大学教授益田),这里用“脱“字表达比较准确但缺乏直观,非物质的概念如何翻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非物质主义紧密联系的概念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信息社会“等等。 郑州策划公司
非物质性是相对于物质性而言的。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物质性“意味的基本意义是:
物质性或者设计对物质性的表达是社会工业化的结果,而工业化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一个“基于物质产品生产与制造的社会“,因此物质性和物质的“数“、“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概括起来,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都是在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消费主义、企业管理和对物质利益的肯定这几个社会经济条件主导之下发展的。生产与消费、有计划的废弃与对物质财富占有的欲望,成为设计的社会经济推动力。对物质利益、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的肯定无疑是工业化社会的“社会伦理标准”。
工业社会或者我们说的现代社会可以称为“以技术为中心的社会“(techno-pole),主要指一种建立在人类商业和技术两个方面的需要和满足的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在工业社会中,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活动。“物质性”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本方面,产品的所谓“艺术性“和“精神性“是附着在产品的物质性上的。物质性是一种明摆在我们面前,但可以任我们去解释和表现的东西。
只有理解了物质性的概念,才能真正了解非物质性的概念。对于工业设计而言,“非物质性”意味着的基本意义是:
非物质性或者设计对非物质性的表达是社会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结果。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信息社会是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因此,未来社会也许可以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社会“,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信息社会。 www.mszsheji.com“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的,只不过是脱离了物质的层面。美国的微软(Microsoft)公司称得上是一个非物质时代的标志,微软生产的Windows系列软件其物质的“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绝对价格低廉,但微软的服务对象遍及全世界,其提供的“服务”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微软的收益巨大。“服务”创造了”效益。
《日本和服展》表现一种空灵、非物质主义和无形----Lida Lowrey等设计
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immateriality)转变,将是下一个世纪设计发展的总趋势,而推进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信息技术。21世纪的设计将从有形(tangible)的设计向无形(intangible)的设计转变;从物(material)的设计向非物(immaterial)的设计转变;从产品(product)的设计向服务(service)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 product)的设计向虚拟产品(less product)的设计转变。
设计观念变化的显著特点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探询未知,为信息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设计理念,就是说设计不仅仅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技术对环境与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
非物质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又内涵非常广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应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关于非物质设计的研究是交叉学科的研究。而交叉学科研究,要人们抛弃现成的思维方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去面对实践和理论中提出的大量来自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文化中的问题,因而是极其不容易的。
二、 设计教育
非物质设计对工业设计教育提出了许多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设计究竟更多的是一种“策划“还是原来意义上的“设计“;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方法”或“方法论”,这些问题无疑是决定21世纪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性问题。 ”
众所周知,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计划,而把策划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能分解出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设计职业化的结果,是与企业或跨国集团的运行方式一脉相承的。而原来意义的设计是指对一个“物“的设计,是研究“人与物“的关系。非物质设计要求研究“人与非物”的关系,设计中策划的功能被一再强调,而且越来越突出。这些对如何理解工业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内涵将产生巨大影响。
另外,非物质设计要求设计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和方法论,强调概念和创意,强调“少设计”(less design)甚至“停止设计”(stop design)。技术是重要的,但不是本质性的东西。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工业设计将“面目全非”。 ”
与此同时,工业设计的专业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专业大都增加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如新媒体专业(new media )。湖南大学也在研究基于因特网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ICAID),在网上建立“设计工作室“,提供基于网络的设计咨询、教育和实践的服务。非物质概念实际上已经在工业设计教育中萌芽。
意大利人曼齐尼 ( Ezio Manzini ) 教授认为设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理解能力、分解或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可变或适应能力、个性或表达自我的能力、解决问题或快速反应的能力、研究能力。曼齐尼的观点我不能“顾名思义“地理解,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非物质主义及其对设计教育的影响将是一个深远的问题。也许有的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是有差距的,非物质主义的问题是否为期太远。对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决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西方发展模式,用中国人的智慧走一条更加合理的发展道路,考虑国情不等于一定要走别人走过的道路。